保险行业要做好过冬准备公告(系列)
尽管上市保险公司还未发布半年报,但非上市保险公司陆续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,已宣告偿付能力出现下滑,尤其是寿险公司,近一半的公司出现了偿付能力、利润和保费三项指标下滑。
数据所反映出的现实,是行业转型的艰难困境。
上半年,寿险公司保费流入迅速下降,同时伴随着到期给付、退保金大幅增长,现金流出处于高位,现金流压力持续上升。去年以来,一直保持高压态势的保险产品清理整顿、提高行业保障属性的系列监管行动,令一些寿险公司主要产品停售,影响余波未消。这暴露了寿险公司过去倚重渠道、保障性产品销售能力不足的短板。
财险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2017年近八成公司处于承保亏损状态,今年上半年情况并未好转。车险市场费用竞争依旧激烈,今年几大主要保险公司都收到了罚单,中小保险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;非车险方面,虽然保费收入增长成为亮点,但是背后风险敞口多大、保费收入能否有效覆盖也是困难重重。
投资收益下降是不少保险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。上半年资本市场低迷,减值计提的压力较大,令保险投资收益整体承压。
上半年流动性较去年宽裕,短期来看,债市机会还可以。但是,从长期看,人身险公司的负债久期长、成本较高,而且有刚性兑付的需求,随着利率走低,投资资产到期后再投资的风险增加。
正如官方表述那样,“保险业正处于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、多年积累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发展模式转型阵痛期的‘三期叠加’阶段。”
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历程,如今拥有17万亿元的资产规模,拥有800万从业人员。庞大的体量和长久的路径依赖,令行业转型处处有掣肘。或许,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,保险行业要做好经历严冬的准备。
这份准备,既应该在思想上认清现实,又应该在行动上只争朝夕。对寿险公司而言,在产品设计中应该更多考虑客户利益,改善产品结构,培养一只能卖会卖保障型产品的队伍,减少对利差益的依赖,坚持积累死差益,是稳健经营的治本之道;对财险公司而言,管控费用,改善效率,降低成本,积极拥抱新技术,完善服务体系,则是当务之急。
保险需求端的快步增长,给了保险业身处寒冬中的希望。近年来,在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渗透之下,民众保险意识苏醒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,中产家庭数量壮大,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刚性化。需求端的变化,倒逼保险业实施供给侧改革,这些条件都为保险走出寒冬、走向新发展阶段创造了机会。
在保险行业引以为傲的“百年老店”并不是一句口号。只有经历寒冬,能生存下来的保险公司,才拥有成为百年老店的可能性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热门标签
全部今日热点
- 互存金融上线银行存管 为网贷行业健康
- 米咖网小编为何放弃炒股,投了P2P?
- 2018年国内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查询
- 华瑞众筹与开来汽修战略合作,创造新机
- 2017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出炉:中国亿
- 88家小型P2P盘点:小平台可能率先
- 签证拒签保险可以退吗
- 泰金服宣布退出P2P业务 兑付方案尚
- 西安房价走势最新消息:2018西安房
- 包公有财:坚定信心 行稳致远
- 《周末论股》180225期:震荡修复会否
- 《股道鲜师》180209期:不做消费者,
- 《股道鲜师》180205期:赚了指数不赚
- 白宾《周末论股》180202期:节前该如
- 《财经麻辣烫》180202期:旅行青蛙引